高中國文課綱可能刪減文言文篇數,引發熱議。(本報資料照片) 分享 facebook 教育部明將開課審大會,審議高中國文課綱。多數高中國文老師希望維持國文科文言文比例,維持原領綱的45%至55%,其中一個原因是,國文必修的文言文若刪減成30%,3年只剩14課,學生花費更多時間自學,妨礙彈性課程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。介壽國中歷史科老師李麗珍說,已經很多家長找退休老師開國文課,私下教文言文,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。「未來除了不可能出現三級貧戶的總統,絕對只剩下一級富貴。」李麗珍說,我們小時候還會看「西遊記」、「三國演義」等文白夾雜的小說,但現在孩子已經不看課外讀物,很多家長還會私下找老師補習文言文,已經形成趨勢。從國中開始,有能力的家長這樣做,窮苦孩子怎麼辦,老師應在學校教育多幫他們。課審會應想得更深更廣,讓孩子跟古人「挖寶」。一名北一女中三類組學生說,就算學測指考會因比例減少文言題目,但基於基本國文素養以及語文能力,學生仍需要自學文言文,相較於現在課綱自學白話文較多的模式,是比現在還更艱難的挑戰。文言文至少還有約定俗成的概念,而白話文理解卻有見仁見智的可能,是比較不易分出鑑別度的。若文言文比例調降,國文科學習的難度將會提升,對於我們比較不利。景美女中國文教師李佩蓉說,學測近10年已不再出現「唐宋八大家是誰」這種考題,課堂上也不再只要求學生背誦知識,大家都被過往學國文的經驗和科舉式考試的觀念箝制住。因此,當老師想要用法國哲學討論式或思辨方式教學時,「反而會被1999投訴,因為家長看不到立即的成績成效。」必須改變的是,大眾如何看待國文課,而不是文言文要不要換掉,因為觀念不改,換成白話文,大家還是討厭國文課。李佩蓉說,不是「太多了,必須刪減」,而是「只剩這些,再刪就沒了」。如果以學識脈絡來看,所以的科目都是西方思維方式,即使歷史史觀的切入角度都是西方的,只剩下國文的文言文,完整保留了東方華人自身的思維理路與術語。海山高中第一類組學生說,在這個變動太快的年代,國文教育包括文學、語用、文化,「都可以把我們變成一個有自信能力的人。」她舉例,剛上高中時,有一群理科很強的同學,認為文化基本教材都是教條,覺得很不喜歡,而老師回:如果在你的生命裡是教條,表示你沒有把它「活」出來。很多弱勢同學看完「岳陽樓記」很有共鳴,直說以後若有機會完成社會流動,一定要向范仲淹一樣回饋社會。
6009DA33180DF0DC
arrow
arrow

    billien3rf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